

李安澤
小編台灣「洗腎之島」的警訊:腎過勞的5大導火線,3個關鍵選擇逆轉命運
你知道嗎?台灣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。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一個迫切的健康警訊。當越來越多的人年紀輕輕就走上透析之路,我們該問的是:我們的腎臟到底怎麼了?
一場基因與生活習慣交織的風暴
根據一項涵蓋超過20萬人的研究指出,台灣人腎臟健康的風險與ABCG2基因變異息息相關。這個基因影響尿酸代謝,當它功能異常時,尿酸無法順利排出,長期累積就會對腎臟造成無形卻持續的壓力。
但光是基因還不至於讓腎臟失守,環境與生活習慣才是讓風暴爆發的導火線。
腎臟過勞的5大導火線
- 高鹽高油飲食:湯品、火鍋、鹹酥雞,都是腎臟負擔的來源。
- 熱愛海鮮與內臟:高嘌呤食物會讓尿酸飆高。
- 久坐、少運動:代謝功能低下,影響腎臟排毒能力。
- 過度使用止痛藥與中草藥:尤其成分不明…
Andy, COCO 和 其他 4 人1 評論洗腎的病友真的好多哦
【重複戴口罩竟藏健康風險?醫揭「塑膠微粒」恐增心血管疾病】
許多人因節省習慣或環保考量,會將口罩摺疊起來重複配戴,卻不知這樣的行為可能暗藏「看不見的毒物」。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醫學專家陳保中指出,市面上常見的一次性口罩,多為聚丙烯(PP)或聚乙烯(PE)等塑膠材質製成的不織布。這些材料在經過長時間使用、反覆摺疊後,可能釋出肉眼看不見的「塑膠微粒」,並透過呼吸進入體內,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。
醫師提醒:「口罩該戴就戴,但更要勤換,不要一片戴好幾天。」長期吸入這些塑膠微粒,可能導致慢性發炎,甚至沉積在血管中。
這樣的風險不只是理論。根據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一項針對動脈內膜切除術患者的研究,研究團隊在患者的血管斑塊中檢測出塑膠微粒,而這些患者出現心肌梗塞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。
儘管這些微粒不含…
飲食不當差點洗腎!男大生吃對食物,成功逆轉腎功能
飲食習慣對健康影響甚鉅。知名腎臟科醫師近日分享一名真實案例,一名有慢性腎絲球炎病史的男大生,因課業壓力大,常邊念書邊吃炸雞、喝手搖飲,導致腎臟發炎惡化,出現大量蛋白尿,甚至一度接近必須洗腎的邊緣。
該名醫師在健康節目中指出,慢性腎絲球炎若控制不當,會逐漸破壞腎小球結構,使蛋白質大量從尿液流失,造成「泡泡尿」等症狀。他所接診的男大生多年來病情穩定,最近回診卻發現腎功能急遽惡化,原來與近期頻繁攝取高糖、高油食物有關。
進一步了解後發現,男大生因壓力大、作息不規律,經常以手搖飲、炸物、甜點為主食,這些高果糖及高脂肪食物容易促發體內慢性發炎反應,不僅損害腎功能,也影響情緒穩定,使他出現易怒、煩躁的情況。
為避免進一步惡化,醫師建議男大生徹底調整飲食,戒掉油炸…
中年發胖不是「吃太多」!慢性發炎才是關鍵,先做好3件事讓身體「不再誤會自己」
你是不是也發現,過了三十歲之後,明明飲食變清淡、也開始運動,體重卻還是像卡住一樣不動?腰圍、血糖、膽固醇默默往上飆,讓人懷疑是不是自己「不夠拼」?
但最新研究提醒我們:中年發胖,不只是熱量的問題,而是體內「慢性發炎」正在悄悄破壞脂肪代謝的平衡。
🔬脂肪細胞的「訊號中斷」才是真正的問題
多項國際研究顯示,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體內的脂肪幹細胞逐漸老化,原本能釋放調節免疫反應的「細胞外囊泡(EVs)」會大幅減少,導致一種名為 miR-145…
「護眼120分鐘」:破解台灣學童近視危機的三大關鍵
近視海嘯下的台灣警訊
全球近視人口正以驚人速度攀升,預估2050年將逼近世界人口四成。其中,台灣學童近視率名列前茅,小六生七成已經近視,高度近視更逾一成。數據顯示近視年齡持續下移、度數加深,讓台灣成為國際關注的「高風險熱區」。
成因拆解:光照不足+近距離用眼
長時間盯著書本與3C裝置,使眼睛缺乏自然光刺激,而戶外高光環境能促進視網膜多巴胺分泌,延緩眼軸過度生長。疫情期間線上課程盛行,使這兩大風險疊加,近視問題更加惡化。
吃對顏色,視力加分
研究發現,攝取深綠色蔬菜中的葉黃素、玉米黃素,可降低約三成近視風險。將菠菜、羽衣甘藍、胡蘿蔔與青椒等食材融入每日餐盤,為眼睛提供天然「防護罩」。
性別與環境差異
調查顯示女生近視率略高於男生,推測與青春期早、閱讀習慣差異…
- 載入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