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價修正有限?專家揭露「15%底線」背後邏輯
近期房市雖陷入低迷,市場對「全面性房價修正」的期待升高,但專家直言這是一種錯誤預期。
當前交易量低落的主要原因,不在於價格過高,而是資金流入受限。央行持續緊縮信用政策,加上銀行對不動產放款持保守態度,即使建案價格略有下修,潛在買方仍受限於資金調度,無法大規模進場。
在這樣的資金結構下,建商不會貿然進行全面性價格鬆動。專家強調:「現況反映的是建商尊重市場機制,而非進入全線降價模式。」目前多數大型建商依據工程進度與財務成本安排價格策略,頂多透過個案讓利或附贈裝修等方式激勵買氣,不會輕易破壞整體市場價格結構。
業界普遍共識「15%是價格底線」。一旦價格下修超過此幅度,將引發已購戶反彈與潛在違約風險,可能衝擊交屋流程與資金回收節奏,對建商與市場雙方皆不利。
總結而言,目前房市處於買氣壓抑階段,但不是價格泡沫破裂的起點。在資金未解凍、政策未鬆動的情況下,市場難以透過「以價換量」有效刺激成交。因此,買方若期待全面性大幅修正,恐怕將失望而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