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今日,衛福部最新公布的 113 年死亡統計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:全年共有 20 萬 1,383 位國人離世,雖比 112 年減少 4,192 人(降幅約 2%),但「惡性腫瘤(癌症)」依舊蟬聯第 1 大死因,至今已連續 43 年高居榜首。
整體死亡率與主要下滑原因
粗死亡率(每十萬人口)在 113 年降至 860.2 人,經 WHO 2000 年世界人口結構標準化後的死亡率亦下降 4.5%,來到 410.3 人。這波下滑主要歸功於兩大因素:其一,新冠肺炎致死病例較前一年大幅減少 6,000 人;其二,長期困擾民眾的糖尿病死亡人數也少了 962 人。換言之,疫苗覆蓋與慢病管理的努力已逐漸顯現成效。
十大死因穩定 新冠肺炎跌出前十
就死因排名而言,癌症、心臟疾病、肺炎繼續包辦前三;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性疾病緊隨其後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 111 年仍高居第 3 的新冠肺炎,經過兩年明顯滑落,113 年已退至第 14 名,象徵整體疫情控制步入常態。然而,事故傷害仍位列第 7,其中又以運輸事故、跌倒及意外中毒最常見——顯示交通安全與居家防跌措施仍需全民共同重視。
癌症版圖:罹病趨勢雖降,仍是健康頭號威脅
深入觀察癌症分類,氣管、支氣管與肺癌依舊是奪走最多性命的惡性腫瘤;肝癌與大腸直腸癌則分列二、三名。值得欣慰的是,除前列腺癌和卵巢癌外,多數癌別的標準化死亡率皆較去年下滑,其中又以胃癌與肝癌降幅最顯著。男性方面,前列腺癌呈微幅上升;女性則以胰臟癌、卵巢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略有上升的趨勢,呼籲相關篩檢與保健不容鬆懈。
事故傷害:運輸事故居首,跌倒風險日增
113 年共有 6,924 人死於事故傷害,較前一年小幅減少 139 人,但高齡者因跌倒致死卻持續增加,十年間多出 201 人。對 65 歲以上長者而言,跌倒往往引發骨折與併發症,甚至成為臥床或失能的導火線,因此居家環境安全、肌力維持與平衡訓練的重要性不亞於慢性病管理。
高齡社會的挑戰
65 歲以上長者在 113 年占全部死亡人數的 75.8%,前三大死因依序為癌症、心臟疾病與肺炎。與十年前相比,65-74 歲和 75-84 歲族群的死亡率分別下降 13.5% 與 14.5%,唯獨 85 歲以上的死亡率略增 5.1%,顯示高齡長者面臨的健康風險正在聚焦於衰弱、慢性病與多重用藥等議題。